摘要

文章分享了作者在苏州大学音乐学院,教授表演系本科学生曲式课的教案设计,主要以钢琴奏鸣曲《悲怆》的第三乐章为例分析贝多芬的奏鸣回旋曲式作品。在教案内容设计上,通过与海顿的弦乐四重奏《玩笑》的第四乐章相比较,来强化学生的理解力。利用这两首音乐曲式结构的区别,引导学生从创作的角度,探讨古典时期的作曲家是如何利用他们的音乐去诠释、批判彼时的启蒙运动。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