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诱导睡眠后上气道阻塞部位的CT定位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病情及其手术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对40例经多导睡眠监测确诊的中重度OSA患者先行清醒状态下上气道CT扫描;然后对患者经静脉缓慢注射右美托咪定诱导睡眠,待患者在睡眠状态下呼吸暂停时,行上气道相应部位CT扫描;比较并测量两种状态下上气道狭窄水平的截面积,评估诱导睡眠后狭窄水平截面积与患者AHI、血氧饱和度<90%的时间比例(CT90)的相关性。根据诱导睡眠后各解剖分区的狭窄程度将40例OSA患者分为实验1组(22例)和实验2组(18例),实验1组行低温等离子辅助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实验2组行多平面联合手术;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疗效、手术前后各狭窄平面截面积值的变化,以及睡眠质量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清醒呼吸状态下上气道CT所测鼻咽区、软腭后区、舌根后区及会厌后区的截面积测量值比较,睡眠状态下各阻塞平面的截面积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气道各平面睡眠相最小截面积与AHI及CT90呈统计学意义负相关,其中软腭后区和舌根后区与AHI、CT90相关性较高。治疗后12个月实验1组睡眠相各区最小截面积与治疗前比较,软腭后区改善明显(P<0.01),其次是舌根后区(P<0.05),鼻咽区与会厌后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2组与治疗前比较,鼻咽区、软腭后区、舌根后区、会厌后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两组睡眠相关指标ESS、CT90、AHI、LSaO2在治疗后12个月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1组与实验2组有效率分别为72.72%和95.23%(χ2=10.62,P<0.01),显效率分别为58.33%和80.45%(χ2=8.62,P<0.01),治愈率分别为12.37%和17.48%(χ2=7.62,P<0.01)。结论:药物诱导睡眠后对OSA患者进行CT检查安全可行,其对上气道阻塞部位的准确定位具有重要价值;诱导睡眠下64排螺旋CT上气道扫描对OSA患者病情及远期手术疗效的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