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丞参设置起源于总理衙门改设为外务部,主要目的在于拓宽官员升途、促进职官专门化以及沿用总理衙门总办章京旧制。光绪三十一年,清朝出现关于六部设置丞参问题的讨论。各种意见分歧的实质,是设置丞参增加职官层级实现上下贯通以保证专门化,还是沿用并改良堂司直接、大小相制、差遣与实职分离以及内升外转的旧制以保证专门化。丙午官制改革,清廷决议在各部普遍设置丞参。相比于日本基于政务官、事务官分类的扁平化职官设计,清朝的丞参由于其提供升阶的作用,更多是基于分层的垂直化职官设计。清季仿照日本实行新内阁官制,基于分层的垂直化职官设计被认为缺乏效率,被基于政务官、事务官分类的扁平化职官设计取代。清朝试图裁撤各部丞参,只是因丞参的出路问题以及部分部院的抵制而未能彻底实现。丞参兴废对于清末部院官制与内官制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