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佛教的中观之所以为我们该采取的态度,其语言层面的原因在于维特根斯坦在他的后期哲学中所表明的:语言没有先天本质意义,语言的意义是在历史实践中形成的。因而就一个概念的使用来说,每一种使用规则都平等可行,没有一种规则在理论上绝对比其他规则更理想或更正确。我们执著于某一命题实际上是不自觉地执著于通达此一命题的语法,即我们使用概念的方式,是主体使用概念的方式,而不是判断主体本身,决定了一命题最终言说了什么。这也是维特根斯坦说"本质在语法中道出自身"时所表达的。若概念使用方式发生改变,即使是相同主体,也会得到不同判断。新命题被提出就是为治疗人们对旧命题语法的执著。公孙龙和僧肇都提出了新命题,但又或多或少执著于它们,因而并没有真正做到中观。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