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难得"作为时间副词在现代汉语中频繁单独使用,并且多分布于首位置。"难得"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那时候它是一个跨层结构,是由形容词"难"和单音节动词"得"构成,由于"得"的宾语常常前置,导致单音节动词"得"悬空。在双音化的汉语标准音步推动下,紧邻相依的"难得"被重新分析为状中短语。状中结构"难得"于宋朝时期词汇化为形容词,语义泛化为"罕见的、珍贵的",并表现出时间副词化的倾向。至元代,时间副词"难得"形成。作为发展的连续统,时间副词"难得"经历了主观化过程,于明朝时期再虚化为情态副词,进而发展出"赞叹、感激、意外"等三种情态义。在跨层结构"难得"词汇化、语法化和主观化的过程中,语义因素、句法位置、语音推动等因素发挥了重要作用。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