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比较椎间孔镜技术与椎板间开窗治疗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4月间惠州华康骨伤医院脊柱创伤科诊治的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观察组采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照组采用常规开窗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7.3±3.3)d vs(11.2±4.6)d]、切口长度[(1.1±0.4)cm vs(4.2±1.8)cm]和术中出血量[(21.5±9.8)m L vs(35.2±14.5)m L]比较,观察组均短(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 d、2周、1个月及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1 d的VAS评分[(3.5±1.5)vs(4.3±1.9)]及术后2周的VAS评分[(2.7±1.2)vs(3.4±1.6)]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Mac Nab疗效优良率分别为81.8%和8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5%和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孔镜技术与椎板间开窗治疗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具有良好的疗效,其中椎间孔镜技术具有创伤小,能早期减轻患者疼痛的优点。

  • 单位
    惠州华康骨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