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炎症反应、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及神经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2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42例。A组给予10 mg/d阿托伐他汀联合100 mg/d阿司匹林;B组给予20 mg/d阿托伐他汀联合100 mg/d阿司匹林;C组给予10 mg/d的瑞舒伐他汀联合100 mg/d阿司匹林,三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于治疗前后检测并比较三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同时记录患者的高、低回声斑块及混合回声斑块数,观察并比较三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 (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三组患者神经功能。记录患者转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三组TC、TG及LDL-C均显著性降低(P<0.05),而HDL-C无显著性改变(P>0.05);B组TC水平显著性低于A组,C组TC、TG和LDL-C水平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hs-CRP、IL-1β、IL-6及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且B组和C组均明显低于A组(P<0.05);治疗后,B组和C组IMT分别为(1.67±0.45)、(1.52±0.71) mm,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低回声斑块显著性降低,C组混合回声斑块显著性降低。治疗后,三组NIHSS和mRS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且B组和C组均明显低于A组(P<0.05)。B组及C组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A组,且C组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可显著性降低脑梗死患者的血脂水平,降低炎症反应,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及改善神经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并且20 mg/d阿托伐他汀和10 mg/d瑞舒伐他汀的效果优于10 mg/d的阿托伐他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