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基于SSR分子标记对12份非洲菊种质进行亲缘关系分析及部分种质杂交F1后代真假杂种鉴定,以期为非洲菊种质资源鉴评及创新利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收集12个非洲菊种质资源,提取其基因组DNA后,利用50对SSR引物进行PCR扩增,通过检测相关多态性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和指纹图谱构建,以及部分品种杂交F1后代鉴定。【结果】18对引物在12份非洲菊材料中共扩增出74个多态性等位变异片段,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多态性等位变异片段4.1个。利用74个等位位点,构建了12份非洲菊种质资源的系统进化树,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当遗传系数为0.75时,可将受测的12份种质分为5组,Ⅰ组为‘云南红’‘大088’‘情人’,Ⅱ组为‘粉佳人’‘粉球’‘真爱’和‘福娃’,Ⅲ组为‘绣色’‘淑女’和‘黄球’,Ⅳ组和Ⅴ组均只包含1个品种,分别是‘紫水晶’和‘深圳5号’。筛选出GHSSR-1、GHSSR-18、GHSSR-20和GHSSR-21等4对引物,可完全区分12份种质;其中,后3对引物鉴定出兼具双亲特异位点的单株分别是Gh-5、Gh-4和Gh-1,单独1对引物的鉴定率为33%。且受检的3个单株均为真杂种,真杂种率为100%。【结论】成功构建12份非洲菊品种的指纹图谱,综合3对多态性较好的引物鉴定出3株非洲菊杂交F1后代实生苗为真杂种,为非洲菊资源鉴评和创新利用提供可靠的SSR标记引物。
-
单位湛江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生命科学学院;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广东省蔬菜新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环境园艺研究所; 云南大学;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