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根据小腿腓肠神经、隐神经及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各自解剖特征,临床研究结果,探讨修复小腿中下段及足踝部创面的最佳适应证及方法学。方法本组病例时间自2006年7月至2016年5月,均为肌腱、骨或钢板外露以及感染或骨髓炎创面,经13次清创或封闭负压引流,细菌培养阴性后,选择并设计腓肠神经、腓浅神经或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之一修复。结果本组37例,男28例,女9例;年龄2182岁,平均46岁;采用腓肠神经皮瓣23例,隐神经皮瓣6例,腓浅神经及其分支皮瓣8例。其中远端蒂37例,常规结扎浅静脉干;保留皮神经7例,未保留30例;带腓肠肌皮瓣2例,未带肌肉的皮瓣35例。皮瓣面积4cm×4cm15cm×22cm,皮瓣全部成活30例,部分皮肤坏死需要植皮修复的7例,完全成活率81.1%(30/37),不完全成活率为18.9%(7/37)。随访时间236个月,其中1例因术后踝关节感染,出院后3个月在其他医院截肢;3例术后58个月行皮瓣修薄术,其余33例皮瓣外观及功能良好。结论根据创面的部位、大小、是否伴有动脉、皮神经及深、浅静脉损伤,以及小腿皮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皮瓣或肌皮瓣解剖特征上的差异性,灵活选择、设计皮瓣,或组合移植,以确保皮瓣成活。避免术中反复变换体位,减轻皮瓣静脉回流障碍,降低坏死率,提高皮瓣修复的安全性,简化手术,减少损伤。能满足大部分的小腿中下段及足踝部皮肤缺损及感染骨髓炎创面的修复,并提出最佳选择适应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