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妊娠期改良Shirodkar经阴道子宫颈环扎术(TVCC)治疗子宫颈机能不全(CI)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21年8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收治的218例CI孕妇的临床资料, 根据手术途径不同分为妊娠期行改良Shirodkar TVCC治疗(TVCC组, 108例)和非妊娠期行腹腔镜子宫颈环扎术(LACC)治疗(LACC组, 110例), 对两组孕妇的临床资料和妊娠结局进行比较。进一步根据子宫颈长度(CL)对两组孕妇进行分层研究, 探讨两种术式对不同CL的CI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1)环扎术前、术中相关指标:两组孕妇在环扎手术过程中均未发生大出血、膀胱损伤、麻醉意外等并发症。与LACC组相比, TVCC组孕妇的术前CL较长[分别为(2.3±0.6)、(2.7±0.6)cm]、术中出血量较多[分别为(7.5±0.5)、(14.4±1.4)ml]、住院时间更长[分别为(6.0±0.1)、(7.3±0.4)d], 但手术时间更短[分别为(42.9±1.6)、(25.9±1.4)min]、住院费用更少[分别为(9 912±120)、(5 598±140)元], 分别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环扎术后妊娠结局:TVCC组与LACC组的活产率分别为95.4%(103/108)、96.4%(106/110), 两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11, P=0.232)。TVCC组的早产率(12.0%, 13/108)高于LACC组(7.3%, 8/110), 新生儿出生体重低于LACC组[分别为(3 006±96)、(3 225±42)g], 低出生体重儿占比高于LACC组[分别为15.5%(16/103)、1.9%(2/106)], 两组分别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不同CL的分层分析:对于CL<2.0 cm的孕妇, TVCC组的流产率高于LACC组(分别为2/9、3.0%), 活产率低于LACC组(分别为7/9、97.0%), 分别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于CL为2.0~<2.5 cm、2.5~<3.0 cm、CL≥3.0 cm的CI孕妇, 两组孕妇的早产率、活产率分别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改良Shirodkar TVCC操作简单易行, 较LACC显著降低了剖宫产率、医疗费用, 且活产率无显著差异。当出现不可避免的晚期流产时, 改良Shirodkar TVCC无需再行腹腔镜拆除环扎带手术, 可减少二次手术,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单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