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辽西北沙地区域生态脆弱,果农间作能够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收益双赢,应用较为广泛。为掌握辽西北沙地果农间作系统的土壤养分分布特征,选取了苹果–花生、苹果–红薯、苹果–大豆、苹果–谷子4种间作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对不同间作系统0~60 cm土层、0~300 cm水平距离范围内的土壤碳氮磷空间分布特征和经济收益进行测定和计算,并与苹果单作、作物单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在垂直方向上,各间作系统各土壤养分均表现出表聚性,表土层(0~20 cm)土壤养分含量显著高于深土层(20~60 cm);在水平方向上,苹果–花生间作的土壤养分激烈竞争位点较为均匀的分布在0~300 cm水平距离范围内;苹果–红薯、苹果–大豆、苹果–谷子间作的土壤各养分激烈竞争位点总体位于果树带(0~100 cm)内。(2)对土壤养分综合指数而言,在9类种植模式中,花生单作、苹果单作、苹果–花生间作最高,显著高于其他模式。(3)就养分效应而言,氮素总体表现为正效应,碳磷总体表现为负效应,辽西北沙地苹果–农作物间作系统中存在明显的养分竞争关系,4种间作系统对土壤磷素需求量较大。(4)4种间作中,苹果–红薯的LER(土地当量比)和IER(土地收益比)最高,苹果–谷子的LER最低,苹果–大豆IER最低;从土壤养分与土地收益的综合指标——土地种植评价指数角度考虑,间作模式的评价指数优于单作,苹果–花生间作模式为最优选择。综上所述,苹果–花生间作模式是辽西北沙地果农间作的最优模式,建议在苹果–花生间作模式的养分激烈竞争位点处多施入有机肥和磷肥。
-
单位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