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崩塌是北京地区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突发地质灾害类型。根据2011—2021年应急调查统计,道路沿线崩塌灾害占已发生灾害的65.7%,严重影响行人、游客及车辆安全。崩塌规模一般介于几十至几百立方米,极个别超过5000 m3;崩塌灾害具有很强的继发性,同一路段斜坡发生崩塌后还会连续发生;汛期强降雨仍是崩塌灾害发生的主要诱发因素,6—8月,崩塌灾害发生率占82%;砂岩孔隙率高,吸水性好,汛期砂岩斜坡发生崩塌概率高,非汛期白云岩岩质斜坡受冻涨作用影响容易发生崩塌。针对崩塌灾害存在的问题,如识别发现难、风险防控难、成灾模式复杂、治理效果不能满足防灾要求以及民众防范意识较弱等,提出了开展高精度调查和风险普查早期识别相结合、“人防+技防”、不同风险斜坡分级管控以及治理效果监测评价、多渠道科普宣传等措施,为北京市山区道路沿线崩塌风险防控、应急预案制定、防范措施实施提供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