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探究常州市辖区内13个河流水生态环境功能区水环境质量状况,于2018年布设57个监测断面开展水质季度监测。应用水质类别、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冗余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主要水质指标的现状、空间分异特征和季节性变化规律,探究水质状况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18年常州市河流水质以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水为主,水环境质量较差;(2)主要水质指标浓度时空差异性显著,西部丘陵区水质显著优于东部平原区,夏秋季水质状况优于冬春季;(3)从水生态环境功能分区来看,东部城镇区域的Ⅲ-09区(生态Ⅲ级区)、Ⅳ-02区(生态Ⅳ级区)、Ⅳ-03区(生态Ⅳ级区)水质较差,而西部Ⅰ-02区(生态Ⅰ级区)、Ⅱ-01区(生态Ⅱ级区)、Ⅲ-08区(生态Ⅲ级区)水质较好.水质状况与水生态环境功能区分级一致性较高,表明水生态环境功能分区可为水质监测、评价、环境管理提供科学参考;(4)冗余分析结果显示:建设用地是水质恶化的主要影响因素,2 000 m以上尺度,耕地相对占比的增加,以及水域面积的减小与水质恶化密切相关;(5)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五日生化需氧量、COD、高锰酸盐指数、总氮具有较高的解释率,表明常州市河流水质主要受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的影响。不同等级水生态环境功能区水质状况的威胁因素有差异,生态Ⅳ级区主要受到氨氮和总磷的影响,而生态Ⅲ级区和生态Ⅱ级区主要受到总氮、COD、五日生化需氧量的影响。该研究显示,常州市河流水环境质量较差,其河流水质主要受到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污染,存在西部水质优于东部的明显空间差异,与水生态环境功能分区较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