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运城盆地小麦产能约占全省56%,其小麦产量的提高关乎山西的粮食安全。受多种因素影响,近年来运城小麦的单产呈逐年升高趋势,2022年小麦单产更是突破了历史峰值。分析不同年份下的小麦丰产原因,以期为今后小麦高产创建提供指导。从2001—2020年间小麦单产的波动式升高趋势看,2004、2008、2012、2015、2017、2020、2022年,运城小麦平均单产显著高于相邻年份,对小麦播期、秋季降雨量等因素比较可知,小麦高产年份7—9月降雨量明显高于相邻年份,受播前降雨影响,播期相应推迟10~15 d,冬前积温显著减少。7—9月的高降雨量不仅可踏实土壤,提高小麦播种质量,为丰产奠定良好的苗情基础,也为来年小麦丰收累积丰富的底墒;推迟播期减少冬前积温,避免了冬前旺长造成的养分水分前期无效消耗,减少了病虫发生基数,同时,使生育进程适当延后,降低了冬季冻害和春季倒春寒发生风险。越冬期平均气温、极端低温升高,极端低温天数减少,也有利于小麦安全越冬。返青拔节期积温降低,降雨增多,也适度延缓了拔节期,提高抗晚霜冻能力;春季灌水提前,“一喷三防”提早增次等措施,为晚播高产群体创建提供了保障。灌浆成熟期积温降低、日照时数增加,延缓了叶片衰老,提高了叶片光合能力,平均温度初期升高、中期降低,更有利于小麦灌浆,提高灌浆速率,后期平均温度升高,使籽粒灌浆提早结束,避开了干热风,提高了小麦千粒质量。气候变暖的特征还在持续,依据高产年份的共同特征,形成以“适度晚播,平衡冬春生长;春水提前,平抑生育进程;氮肥后移,平衡养分需求”的栽培策略,使小麦生长状态与高产年份相吻合,既能适应气候变化的趋势与特征,降低气象灾害风险,也为小麦在不同年型下产量稳定提高提供了可能。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