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世纪中国思想界出现了以佛教唯识学释义诸子人性说的学术现象,唯识学者们阐释诸子人性善恶问题时产生了分歧。待辨析处有三:其一,针对孟子性善说,以"我爱"(烦恼心所)抑或"不害"(善心所)释性善;其二,针对荀子性恶说,以"意根"(第七识)抑或"意识"(第六识)释性恶;其三,针对告子性无善恶说,以"异熟识"(第八识阿赖耶识之体)抑或"异熟生"(第八识阿赖耶识之用)释人性善恶。虽然诸家观点不一,但是唯识学存有共法,佛教唯识学的认知体系是有助于调适诸子人性说纷争的一种方法,也是解答人生、社会伦理困惑问题的时代的选择,对于当代社会人性善恶的道德判断依然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