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油茶资源与引进品种的经济性状及脂肪酸组成对比分析

作者:向婷婷; 孔庆博; 郑倩; 丁春邦; 冯士令; 周莉君; 陈涛*
来源:中国粮油学报, 2022, 37(08): 253-260.
DOI:10.20048/j.cnki.issn.1003-0174.000439

摘要

为了促进四川雅安野生油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本研究对前期从四川雅安筛选出的5株本地野生油茶资源(TQYS6、TQYS17、TQYS18、TQYS20、TQYS21)与雅安名山区九龙村引种的8个油茶品种(长林4号、长林23号、长林26号、长林27号、长林40号、长林53号、长林166号、湘林210号)的果实经济性状及脂肪酸组成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野生油茶与引进品种在果实性状,经济性状及脂肪酸组成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果实性状中,引进品种平均鲜果质量为22.81 g,其中湘林210号最大,为33.57 g,野生油茶平均鲜果质量为16.87 g,其中TQYS6最大,为29.47 g,引进品种的鲜果质量显著高于野生油茶。野生油茶TQYS17的果皮厚度显著小于引进品种,仅有0.67 mm,引进品种的果实形状变异丰富,多以卵形为主,而野生油茶果实形状大多数为球形。在经济性状中,引进品种的鲜出籽率为35.46%~43.03%、干出籽率为18.17%~23.12%、出仁率为61.03%~69.26%、干籽含油率为24.96%~34.57%、种仁含油率为40.89%~50.32%、鲜果含油率为4.51%~7.88%,而野生油茶的各经济性状都要显著高于引进品种,尤其是鲜果含油率,是引进品种的2倍以上。脂肪酸组成上,野生油茶与引进品种在脂肪酸组成成分上无差异,都含有油酸、亚油酸、硬脂酸、棕榈酸、顺-11-二十碳烯酸等成分,但在含量上有显著差异,其中引进品种品种饱和脂肪酸为10.47%~11.88%,不饱和脂肪酸为88.12%~89.52%,野生油茶的平均饱和脂肪酸为12.29%,平均不饱和脂肪酸为87.71%。通过综合分析,野生油茶较引进品种具有显著的优势,可以为四川雅安良种选育提供良好种质资源。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