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命题常被理解为道德标准,但其中亦蕴含孔子对求知标准的设定。因此建立在古代训释和现代诠释的基础上,最终得到结论:"知之"与"不知"是相互联系、超越的认知过程,"是知也"中知如字义,而"知"理解为本性之体的妙用,在"知"与"不知"的相互超越的过程达到对无限、仁体、道的追求,故此命题应是孔子的求知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