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当下,新课程改革受制于传统经验主导思维方式,理论上对课程内涵做静态理解,实践中对课程行实体操作,遮蔽了隐性课程内在的超验、生成和建构的超越旨向,使其在课程改革中陷入失落境遇。实现隐性课程在新课改中"超越在场"的本体价值,关键在于立足传统中庸之道,即在目标设计上以"虚实相生"为导向,在课程运行时以"叩其两端"为理路,在评价标准中以"守经达变"为参照。唯其如此,才能在"目标文化"中为失落的"源文化"找到本土生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