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总结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肌钙蛋白I联合脑钠肽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另选择同期5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分别检测AMI发生3 h以内、3~12 h两个阶段中血清H-FABP(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cTnI(肌钙蛋白I)、BNP(脑钠肽)水平,分析H-FABP、cTnI、BNP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3 h内血清标本H-FABP检测阳性率(94.6%)明显高于cTnI检测阳性率(62.5%)、BNP检测阳性率(6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12 h时H-FABP检测阳性率(98.2%)、cTnI检测阳性率(91.1%)、BNP检测阳性率(85.7%)均明显高于组内3 h内时检测阳性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 h内、3~12 h血清标本中H-FABP检测阳性率、cTnI检测阳性率、BNP检测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FABP、cTnI、BNP在AMI早期诊断中应用价值高,尤其是在AMI发生3h内H-FABP的检测阳性率最高,是早期AMI诊断的可靠性标志物,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