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基于史料、访谈和参与观察,聚焦清华大学本科生特等奖学金制度,探讨1988年以来清华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演变及在“特奖”影响下的学生成长。本文发现,在“特奖”三十余年的历程中有两条线索:一方面,作为传达教育导向的指挥棒,“特奖”的评选标准在全面发展和多样成长间摆动变化,并不断向又红又专基础上的以全面发展为主、多样成长为辅的基准线回归;另一方面,作为覆盖本科生活方方面面的考评体系之拱心石,“特奖”的影响力和竞争程度在三十余年间逐渐提高,并克服其在考评标准方面与校级综合奖学金一般规律的矛盾,在本科生培养中具有超出一般奖学金的特殊意义。在这两条线索背后,是清华从多科性工业大学到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大学以及从“红色工程师”到“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型历程,也是大学坚守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对抗市场化以及大众高等教育阶段工具理性侵蚀的持续努力,并凸显了竞争逻辑与教育逻辑的相互交叠。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