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途径对轻、重度脑卒中患者营养状态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重症脑卒中和伴有假性球麻痹的脑卒中病例134例,按随机数字法将所有病例分为两组:重度组、轻度组,两大组又分别分为两个亚组:营养组(A组),对照组(B组)。A组给予持续鼻胃管滴注能全力;B组给予由医院营养中心配制的普通流质饮食及静脉营养。分别于入院后第1天、第1、2、4周分别检测血红蛋白(Hb)、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并记录NIHSS评分,对比分析各组间不同时间点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记录住院期间的临床事件,如:二重感染、胃肠道症状(腹胀、便秘、腹泻、呕吐)、消化道出血、肝功能受损。结果:重度组B组患者于发病后第2周开始Hb、TP、ALB明显下降,与同时间点重度组A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B组患者入院后各时间点Hb、TP、ALB均无明显的变化,与轻度组A组患者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重度组A组除肝功能受损外的临床事件发生率均小于B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轻度组中,A、B两组间的临床事件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入院后4周,重度组A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好于B组,两组间NIHSS评分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轻度组B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好于A组,两组间NIHSS评分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持续肠道营养途径有利于重症脑卒中患者营养状态的维持和神经功能的恢复,并可以减少临床事件的发生;但不利于清醒的伴有假性球麻痹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