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禁忌现象普遍存在于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类型中,其否定性指向一方面可维护社群秩序、确立社群边界,另一方面也可能会打破日常生活的一致性和连贯性,作为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现实意义。在傣泐社会,禁忌既可以指代被避讳的人或事,也可以指代这种避讳行为本身,被禁忌的对象往往代表着一种反社会、无序、力量与危险,通过人们的正面或负面的仪式实践而被赋予仪式价值。本论文立足于西双版纳曼那寨禁忌现象的田野调查,对禁忌的形式、结构、社会效应及符号隐喻进行分析,理解当地禁忌的实践过程和社会体系间的关系,阐释生发于社会习俗中的禁忌在傣泐社会中如何实现"功能和谐"、发挥社会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