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乳前牙反(牙合)早期矫治后替牙列期的颅颌形态特征,进一步认识乳前牙反(牙合)的发生和发展.方法:对接受早期阻断矫治的49例(男19例,女30例)乳前牙反(牙合)患者进行追踪观察至替牙阶段的Hellman,s ⅢA期病例,根据上、下颌恒切牙的覆盖情况将患者分为稳定组(37例;男14例,女23例)和复发组(12例:男5例,女7例).对患者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牙、颌、面测量值之差异.结果:在矢状骨性关系中,复发组患者的SNA、ANB、Wits值、A-NPog及Co-A显著小于稳定组患者;在垂直骨性关系中,复发患者的蝶鞍角(N-S-Ar)较小,下颌角(Ar-Go-Me)较大.复发组患者的下切牙倾斜度(IMPA)显著小于稳定组患者.与稳定组相比,复发组患者的软组织面角(G-Sn-Pog′)较大.复发组患者的上唇位于审美平面之后,而稳定组患者的上唇位于审美平面之前.结论:在替牙列阶段的Hellman's ⅢA期,乳前牙反(牙合)早期矫治后复发患者的颅面特征,与乳牙列期和恒牙列期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均有所差别.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