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调查长江南岸一山丘型血吸虫病传播阻断示范区内血吸虫病传播的高危风险因素。方法收集长江南岸一山丘型血吸虫病传播阻断示范区2016、2017年人畜血吸虫病疫情资料及相关数据。另在示范区内选取乌石河滩、水泥沟、田间沟、泄洪沟、干渠、荒地、荒滩等7个调查点,在相应区域内以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样开展钉螺调查,捡获的钉螺应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进行血吸虫核酸检测。连续3个月在7个调查点捕捉野鼠,每月投放1次鼠笼或鼠夹,每次持续3 d。捕获的野鼠取肝脏组织,匀浆后显微镜下检查虫卵,应用毛蚴孵化法检测野鼠粪便和在调查区域内检获的所有肉眼观察到的野粪。结果该示范区2016、2017年本地居民共查病12 232人次,血清血吸虫抗体阳性152例,无粪检阳性病例。本地耕牛血检688头次,血清血吸虫抗体阳性1头,无粪检阳性病畜。7个调查点共调查钉螺2 152框,捡获钉螺1 401只,其中活螺为427框1 398只,平均密度为3.27只/框。LAMP检测结果显示,24管钉螺(每管15只钉螺)混合DNA中,5管呈阳性反应,分布在水泥沟、田间沟、干渠等3个调查点。投放鼠笼或鼠夹共825个,捕获野鼠35只,分布在除乌石河滩的其余6个调查点。野鼠粪便孵化均为阴性,肝脏组织镜检发现2只野鼠感染华支睾吸虫。购得的2份野猪肝脏和1只野兔,镜检和粪便孵化均为阴性。捡获野粪137份,较多的2个调查点分别为54份和44份,野粪来自牛、羊、马、猪、犬等5种家畜,其中牛粪最多(66份),猪粪最少(4份)。经毛蚴孵化检查,26份野粪为阳性,阳性率为19.0%,其中牛粪15份阳性,马粪、羊粪、猪粪、犬粪分别为2、3、3、3份阳性。结论示范区内人群调查未见血吸虫感染。示范区的有螺环境内存在多种家畜传染源格局,家畜野粪阳性率为19.0%,是该类地区血吸虫病传播的高危风险因素。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