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虚假拒绝言语行为作为汉语中的一种重要的交际手段,有其存在的特殊意义和语用价值。本文基于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利奇的礼貌原则、布朗与朗文森的面子保全理论和格赖斯的合作原则等理论依据,探究虚假拒绝言语行为的内涵和特征。笔者将文献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相结合,分析虚假拒绝言语行为的生成机制,指出在跨文化交际及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让留学生快速理解和掌握虚假拒绝这种特殊的言语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