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长江经济带作为国家重点战略区域之一,研究其新型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关系,对于新型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长江经济带九省二市为研究对象,从复杂系统角度出发,基于PSR模型,并结合耦合理论分析新型城市化和生态环境两系统的耦合作用机理,构建长江经济带两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20042018年期间两者的综合水平以及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20042018年新型城市化综合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经济城市化占到0.4133的最大权重;生态环境综合水平整体呈"W"型波澜式上升趋势,其中生态涵养能力占到0.5019的最大权重。(2)时间维度上,两系统耦合协调度由2004年的0.1556严重不协调,提高至2018年的0.9729高级协调,期间经历了严重不协调-不协调-基本协调-优化协调-高级协调5种类型,总体发展呈明显上升趋势。(3)空间格局上,2007年上、中、下游耦合协调度均值分别为0.3248、0.3753、0.4593,耦合协调水平空间分布呈"二分格局";2008年上、中、下游耦合协调度均值分别为0.6747、0.8235、0.9123,空间分布呈"东高西低-阶梯下降"格局,与长江流域呈反梯度特点,地域特征明显。因此,文章提出要均衡推进新型城市化进程、提升生态环境系统综合水平,加快长江经济带区域一体化建设、缩小区域内部各省市发展差异,优化经济发展格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终实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等政策启示。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