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茅盾的《子夜》因其描写上海现代都市的金融生活、刻画了吴荪甫、赵伯韬等典型形象而闻名于世。学界对它的语言之美,虽早有吴宓等人称赞,但挖掘不够。《子夜》中都市物语、金融行业话语、青年知识分子的“俏皮话”、工人群体的“大众语”,立体呈现了现代都市上海的肌理,具有独特的汉语诗学特质。《子夜》的汉语处在“五四”白话到“大众语”的过渡之中,向着“文学的国语”遥望与迈进。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