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明确尿路感染的病原学的构成与耐药性变迁。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09年12月共340例中段尿液标本进行常规细菌培养、鉴定和药敏实验。结果共培养出病原菌416株,其中G-菌284株,排在前4位分别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G+菌112株和真菌20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西丁的耐药率均<35%。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最敏感,其他依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阿米卡星,耐药率均<30%。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复方新诺明对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有一定的抗菌活性。G+菌中以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耐药性严重,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敏感率均为100%。近5年来无论是G-菌还是G+菌的耐药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结论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G-菌,且呈现出多重耐药性,且耐药率不断增高,医院应加强对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离和耐药性检测、监控,选择合理的抗生素,提高治疗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