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方式对潮土剖面土壤氮组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作者:李晓宇; 张丛志; 赵占辉; 张佳宝; 徐占军*
来源:江苏农业科学, 2022, 50(11): 219-226.
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22.11.032

摘要

为探究长期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黄淮海平原潮土区土壤氮素组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以中国科学院封丘农业生态试验站长期试验地为研究对象,选取其中秸秆移除、秸秆覆盖、秸秆深还3个处理,于试验开展第10年(2020年)秋玉米收获后,统计分析近5年产量数据,并采集各处理0~10、10~20、20~30、30~40 cm的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全氮及氮组分。结果表明:(1)秸秆覆盖还田和秸秆深还处理显著提高作物产量(小麦增产4.76%、5.36%;玉米增产6.33%、5.84%)。(2)秸秆覆盖还田显著提高0~10 cm NH+4-N含量,0~20 cm TN、NO-3-N、AN含量,0~40 cm PON和MON含量;秸秆深还处理显著提高0~40 cm TN、MON、NO-3-N、AN含量,10~40 cm PON、NH+4-N含量。(3)秸秆覆盖还田显著提高0~40 cm MON/TN,10~20 cm NO-3-N/TN,10~40 cm PON/TN,30~40 cm NO-3-N/TN、NH+4-N/TN比值,对AN/TN无显著影响;秸秆深还处理显著提高了10~40 cm PON/TN、MON/TN,10~20 cm NH+4-N/TN,10~30 cm AN/TN,0~10、20~40 cm NO-3-N/TN比值。综上所述,秸秆深还提升了土壤氮素含量,提高了作物产量,可为黄淮海潮土区秸秆还田技术提供依据。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