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肿瘤患者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的耐药性及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张为利; 黄杰; 吴思颖; 刘雅; 龙芳; 肖玉玲; 谢轶; 何超; 康梅
来源: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 49(01): 133-160.
DOI:10.13464/j.scuxbyxb.2018.01.028

摘要

目的了解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液肿瘤患者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的耐药性及死亡危险因素,为其治疗和预后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择近5年我院110例血液肿瘤患者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为研究对象,比较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组(产ESBLs组,n=77)与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组(非产ESBLs组,n=33)患者的耐药性及临床特征;同时比较30d内死亡者(死亡组,n=20)与存活者(成活组,n=64)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低于10%。产ESBL组和非产ESBL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既往抗生素/抗真菌药使用、易感因素、30d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液肿瘤未缓解(比值比=9.575,95%可信区间1.54659.312,P=0.015)和早期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比值比=8.806,95%可信区间1.52750.772,P=0.015)是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30d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早期快速启动有效抗菌治疗(碳青霉烯类,必要时联合阿米卡星)可降低血液肿瘤患者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死亡风险。

  • 单位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