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采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升陷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给药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给药组大鼠腹腔注射阿霉素制备心力衰竭大鼠模型。造模后给药组灌胃升陷汤液3.83 g/kg,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蒸馏水,1次/d,连续灌胃4周。检测大鼠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 CK)、AST、LDH、MDA水平;采用高分辨串联质谱采集各组血清代谢物图谱,利用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通过通路富集分析获取代谢通路,聚焦关键代谢酶和代谢途径。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大鼠血清CK[(1 015.44±201.49)U/L比(1 301.89±311.54)U/L]、AST[(210.59±80.34)U/L比(421.56±120.32)U/L]、LDH[(1 211.64±416.61)U/L比(601.58±311.74)U/L]水平降低(P<0.05),MDA[(209.21±151.15)nmol/ml比(1 251.15±110.64)nmol/ml]水平升高(P<0.05);血液代谢轮廓显示,空白组大鼠与模型组大鼠代谢分布显著分离,且给药组处于二者之间。降维后通过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得到心力衰竭大鼠血液生物标志物,包括柠檬酸、琥珀酸、苹果酸、花生四烯酸、犬尿氨酸、丝氨酸、鞘氨醇、Ceramide(d18:0/14:0)、Sphingomyelin(d18:1/22:0)、Sphingomyelin(d18:0/16:1)、 Sphingomyelin[d18:0/18:1(11Z)],MetPA分析显示,心力衰竭大鼠代谢异常主要涉及花生四烯酸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鞘脂代谢、柠檬酸代谢、氨酰基-tRNA生物合成。结论 升陷汤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调节花生四烯酸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鞘脂代谢、柠檬酸代谢、氨酰基-tRNA生物合成等可能是其治疗心力衰竭的关键机制。
-
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