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肌肉骨骼疾患(MSDs)患者同质性的增加可能可以增强治疗的有效性,也有利于MSDs发生机制的探索。本研究拟应用潜在类别分析(LCA)识别上海某医院护理人员MSDs的分类模式,以提高分组对象的同质性,并探讨相关危险因素与模式之间的联系。[方法]运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收集护理工作量数据,并结合前期研究问卷数据,包括研究对象个体信息,各部位MSDs患病情况以及职业因素等,运用LCA识别肌肉骨骼疾患模式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经潜在类别分析,该医院护理人员MSDs模式最优模型为6分类,分别为:上半身疼痛组(潜在类别概率γ=0.208)、仅腰部疼痛组(γ=0.182)、轻微疼痛组(γ=0.169)、颈肩腰疼痛组(γ=0.152)、各部位均疼痛组(γ=0.152)、上半身及下肢疼痛组(γ=0.138)。职业因素进入模型,发现"休息不足"普遍存在于各类别中(条件概率ρ> 0.7),上半身及下肢疼痛组的所有样本均报告工作中"搬运重物"(ρ=1.000)。以工作量值分组后,最佳拟合结果均为4个分类,轻工作量组分别为仅腰部疼痛组1(γ=0.155)、仅腰部疼痛组2(γ=0.183)、各部位均疼痛组(γ=0.257)、上半身疼痛组(γ=0. 405);中等工作量组分别为颈及踝足疼痛组(γ=0.151)、轻微疼痛组(γ=0.270)、各部位均疼痛组(γ=0.156)、上半身疼痛组(γ=0.422);重工作量组分别为仅腰部疼痛组(γ=0.390)、颈肩腰疼痛组(γ=0.195)、各部位均疼痛组(γ=0.131)、上半身及下肢疼痛组(γ=0.284)。工龄分析中,各分类工龄OR> 1.000,除重工作量组中"颈肩腰疼痛组""上半身疼痛组"外,其余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该医院护理人员MSDs存在一定疼痛模式。护理人员暴露于不同的职业危险因素,将会进入不同MSDs类别中,如常搬运重物的护理人员更易分入上半身及下肢疼痛组。科室工作量不同,护理人员MSDs模式不同。随着工龄增大,护理人员更易出现多部位疼痛模式。
-
单位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 公共卫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