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9年上海市松江地区腹泻病综合监测分析

作者:杨丽华; 俞佳莉; 盛峰松; 乔雪飞; 陆利君; 刘玲; 钱懿青; 鞠卫华; 张清慧; 黄丽
来源:江苏预防医学, 2021, 32(01): 17-25.
DOI:10.13668/j.issn.1006-9070.2021.01.005

摘要

目的了解上海市松江地区腹泻病例的病原谱和流行病学特征,初步构建"区级疾控中心-监测哨点医院"区域性腹泻病综合监测网。方法根据上海市腹泻病监测实施方案,2017—2019年间隔抽取区内2家监测点医院,对其肠道门诊腹泻病例进行调查采样,同时进行11种病原菌分离鉴定和8种病毒核酸检测,对检测阳性的部分副溶血性弧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沙门菌进行头孢西丁、头孢噻肟等11种抗生素耐药性监测。结果 3年共报告急性初诊腹泻病例5 766例,采样753份,阳性检出率为40.11%,细菌、病毒及混合感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0.05%、18.99%和1.06%,≥2种病原混合感染阳性率检出率为3.72%。共检出332株病原体,包括9种细菌、6种病毒,主要为诺如病毒90株(占27.11%)和副溶血性弧菌60株(占18.07%)。病原检出率呈较明显的夏季和秋冬季高峰,病毒和细菌检出率整体呈现交替互补的特点。细菌检测高峰为2017年8—10月,2018年8—9月和2019年5—9月;病毒检出高峰为2017年2—4月、2018年12月—2019年4月、2019年11—12月,同期细菌和病毒阳性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感染人群主要集中在20~39岁年龄组(占57.61%)。副溶血性弧菌和致泻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高度敏感、沙门菌对氯霉素高度敏感(均为100.0%),3种细菌对其他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耐药。结论松江地区腹泻病原谱较为广泛,高发季节是夏季和秋冬季,主要病原构成是副溶血弧菌、弯曲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沙门菌以及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副溶血性弧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对常见抗生素有不同程度耐药。初步构建了"区级疾控中心-监测哨点医院"腹泻综合监测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