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湿地是地球上最具生态功能的生态系统之一,在保持水土、调节气候、保护物种多样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若尔盖湿地为研究对象,1991—2020年 Landsat 影像为研究数据,基于最大似然法提取湿地信息,后利用计算得到的景观格局指数以及景观组分面积转移矩阵对若尔盖湿地的景观格局进行演变分析。研究表明:1)受研究区特殊的地势条件影响,研究区的湿地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大面积的泥炭沼泽湿地分布在地势低洼的若尔盖县、玛曲县的东部以及红原县的北部区域。研究区东部的湿地呈上升的趋势,而西部即靠近玛曲县东部的区域湿地面积明显下。2)1991—2020年研究区的湿地面积变化呈先减小后增大再缓慢下降的趋势,湿地总体面积下降20855.69公顷。1991—2020年研究区湿地景观破碎度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但总体景观破碎度呈上升。总体来看湿地景观破碎度变化较小,若尔盖湿地总体景观格局未发生太大变化。3)研究区核心景观基质为草甸,景观组分的变化趋势是其他组分先一定面积转化为草甸后又小幅度恢复,在草本沼泽的面积变化上表现较为突出。4)气温升高降水量下降以及人类活动的干扰加速了若尔盖湿地由河流→湖泊→泥炭沼泽→草本沼泽→草甸→裸地发展方向演变。若尔盖湿地的退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自然过程,而是在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下反馈的结果。
-
单位物理学院; 成都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