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比较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肺段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21年10月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3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胸腔镜组(n=103)和对照组(n=28)。对照组患者采用肺段切除术治疗,胸腔镜组患者采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量和住院时间。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治疗后为出院时)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肺活量(FVC)、最大通气量(MVV)、组织蛋白酶-X(Cat-X)水平、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 (CYFRA 21-1)水平、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水平、简明健康问卷(SF-36)评分。比较2组患者手术后至出院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胸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FEV1、FVC、MV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FEV1、FVC、MVV均小于治疗前,但胸腔镜组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Cat-X、CYFRA21-1、SC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Cat-X、CYFRA21-1、SCC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但胸腔镜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SF-36中躯体功能、总体健康、精力、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SF-36中躯体功能、总体健康、精力、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维度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胸腔镜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于肺段切除术,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肺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
单位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