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运用基因分析协助快速诊断、精准治疗肝豆状核变性(Wilson’s disease,WD)的价值。方法临床上收集、鉴定3个无血缘关系的常染色体隐性WD家系,抽取家系成员的外周血样本并提取基因组DNA;利用Sanger测序分别对3个家系先证者的WD致病基因ATP7B的全部21个外显子以及外显子-内含子交接区域进行突变检测;结合文献分析突变基因在不同种族的突变率,高频突变基因型与临床表型、发病早晚、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根据基因型制定"基因导向型"治疗方案,评估患者1年后的疗效。结果 WD具有临床表型的异质性和遗传异质性;家系1中发现ATP7B的2个复合杂合突变c.2333G>T(p.R778L)、c.2975C>T(p.P992L);家系3中发现ATP7B的1个杂合突变p.R778L,家系3可能存在还未发现的ATP7B基因突变;家系2未能在遗传学上确定致病原因,提示可能存在还未发现的新的WD致病基因或常规测序手段无法发现的ATP7B基因突变;根据基因型制定"基因导向型"治疗方案,对家系1和家系3的患者具有有效的治疗效果。结论基于ATP7B的基因分析断有助于快速确诊肝豆状核变性,"基因导向型"治疗方案成功运用为该疾病的精准治疗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也为分子遗传学技术临床运用的推广和普及奠定了基础。
-
单位神经内科;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华中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