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红楼梦》第三回拉开了整部小说的序幕,内容非常重要。通过林黛玉的视角,较为全景地呈现了贾府的典型环境,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也逐一登场亮相。在《红楼梦》的诸多译本中,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的英译本认可度较高,但关于两译本的争论也从未停息。该文从语篇结构、文化负载词、修辞手法等3个方面入手,对《红楼梦》第三回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的译本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两个译本都充分考虑到原文和译文两种语言体系的差异,并尽可能再现了原作语篇交际价值和整体的艺术效果,堪称翻译中的“上乘之作”。但由于译者所遵循的翻译原则不同以及文化背景的差异,两部译作在词汇、句式和语篇层面,也都流露出原作之外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