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民报》《甲寅》前后相继,双峰并起,是清末民初具有代表性、影响极大的政论刊物,与时代思潮的兴衰涨落几乎同步。从梁启超的新文体,到章太炎、刘师培倡言革命而又不失文学美感的政论文,胡汉民、汪精卫等人趋于理性的辩论文章,再到章士钊融传统文言与西洋文法于一炉的逻辑文,以《民报》《甲寅》为代表的政论报章中留下了有识之士于国家动荡之时,发危言以策当局,在论战交锋、砥砺思索中不断探索的足迹。时局的催发与报刊的助力,使政论文体的书写形态与情感内核发生改变,政论这一文体逐渐趋新祛旧,趋于成熟,至于变革的临界点。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