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基于2015年秋季太湖流域10个典型湖荡野外调查数据,运用平行因子法(PARAFAC)解析三维荧光光谱(EEMs),对水体中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的分布特征及来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湖荡CDOM吸收系数a(350)存在空间差异。CDOM吸收系数与CODMn、DOC分布规律相似,三者之间相关性显著。采用平行因子法分析CDOM的荧光光谱,解析出3种组分,即紫外光类腐殖质荧光组分C1 (250 nm/430 nm)、类酪氨酸荧光组分C2(265 nm/305 nm)以及类色氨酸荧光组分C3(280 nm/330 nm),且C2、C3为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各湖荡内源物质(C2、C3)对CDOM荧光强度贡献率大小依次为尚湖(97. 47%)>昆承湖(95. 77%)>阳澄湖(88. 62%)>澄湖(86. 96%)>宜兴三氿(81. 34%)>长荡湖(80. 77%)>淀山湖(79. 51%)>傀儡湖(77. 43%)>元荡(75. 81%)>滆湖(68. 44%),显示湖荡均偏内源主导。荧光指数BIX、HIX及类蛋白组分与类腐殖质的荧光强度的比值也显示相同的结果,均显示湖荡CDOM来源于自生微生物、藻类等新近自生源,整体呈弱腐殖质特征。
-
单位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湖北师范大学;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