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比较眼科病房住院患者X射线检查部位及辐射剂量构成, 探讨近年X射线检查模式的变化与推行的技术优化对患者辐射剂量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回顾性调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9年7月1日至2019年11月31日及2020年7月1日至2020年11月31日眼科病房住院患者的影像学资料, 共516例, 根据检查时间选取2019年258例、2020年258例。依据前期研究成果并结合低剂量CT筛查的相关文献, 项目组在2020年对CT扫描参数与流程进行了一系列优化, 统计优化前后单次检查剂量, 统计两年数字X射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 DR)和CT检查的人次、人均检查次数、CT与DR的构成比、人均X射线受检剂量。结果 2020年眼科住院患者胸部CT、眼眶CT的平均有效剂量分别为2.587±1.586 mSv和0.877±0.733 mSv, 明显低于2019年(F=0.52、0.72, P<0.05), 分别降低34.82%、37.13%;胸部DR与头颅CT的平均有效剂量2020年与2019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6.01、1.81, P>0.05);人均X射线检查频率增加0.15次, 人均X射线有效剂量增加1.44倍(1.589 mSv);2019年X射线检查以胸部DR为主, 占全部检查的68.79%, 2020年以胸部CT为主, 占全部检查的71.05%;2020年胸部CT构成比较2019年增加63.17%, 胸部DR、眼眶CT、头颅CT的构成比分别较少53.88%、5.79%、2.89%。结论经过剂量优化, 2020年眼科住院患者CT单次检查剂量较2019年有所降低。胸部CT检查频率明显增加, 并代替胸部DR成为其主要的X射线检查手段, 使眼科住院患者X射线有效剂量明显增加。
-
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