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德国小说《生死朗读》以其富有争议的思想内涵和作者施林克深厚的文学造诣成为当代文坛的一枝奇葩,更是通过电影改编在大银幕上大放异彩。作品以小人物的人生经历为线索,从道德与法律、审判与宽恕、反思与成长、朗读与尊严等多个维度考量人性,体现了对于民族历史的深刻反思。本文拟从代际集体记忆传递的角度探究战争对于民族身份自我认同的影响以及如何在历史疼痛的桎梏下,完成迷失身份的找寻和集体记忆的重塑。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