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说家、散文家著名的汪曾祺,不但从事过新诗创作,而且因为新诗《早春》受到批判,并被补划为“右派”。这一经历对汪曾祺此后的文学语言发生了深刻影响。20世纪80年代,汪曾祺的散文、小说有了与其早期不同的语言特质,平淡的话语内深藏了倾向性,体现了一种迥异的语言政治。得之于家庭传统、教育经历、新文学传统及史传文学的影响,汪曾祺通过炼字手法和语言形式的探索,形成了特有的文学语言调子和文气。在平淡的语言背后,潜含着汪曾祺试图通过文学语言潜移默化的力量来感化人心的语言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