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提高玉米回交育种效率,以自交系K 11和K 62为轮回亲本,分别用3个优良自交系为供体,回交0~5次并自交3~8次育成36个改良系,比较不同改良系主要农艺性状和SSR分子标记差异。结果表明,供体A 2、A 3、B 1和B 2对降低株高、穗位高和减少叶片数有显著的改良效果;供体A 1、A 2和A 3能有效增加穗行数和行粒数,减少秃尖长,从而提高产量;供体B 1、B 2和B 3显著增加穗长,同时也增加了秃尖长,对产量的改良效果不显著;回交1~5次对上述性状的改良效果差异不显著。以遗传相似系数0.86为阈值,采用类平均法(UPGMA)将改良系划分为五大类群,聚类结果与系谱来源基本一致;不同供体改良系与轮回亲本之间的SSR位点数差异较大,而随着回交次数的增加,差异位点数逐渐减少,回交4次以上多数改良系与轮回亲本间差异位点数为0~2个,可判定为相同或相似系。在回交育种实践中,应选择具有优良目标性状的供体,回交次数不宜超过3次。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