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2017年采暖期不同污染等级PM2.5化学组分特征对比与来源分析

作者:张浩杰; 高健*; 孙孝敏*; 车飞; 刘素; 逄妮妮; 刘翰青
来源:环境科学研究, 2019, 32(05): 776-786.
DOI:10.13198/j.issn.1001-6929.2019.02.20

摘要

为深入了解唐山市采暖期PM2.5污染成因与来源,采用在线监测设备于2017年12月1日—2018年1月28日连续监测了唐山市PM2.5及其水溶性离子和碳质组分(OC、EC)的质量浓度变化,并结合部分常规气体污染物及气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相对湿度的增加和风速的降低促进了污染的发展.②清洁、轻中度污染和重污染时,SOR (硫氧化率)分别为0. 05、0. 08、0. 20,NOR (氮氧化率)分别为0. 05、0. 12、0. 26,随着污染的加重,SO2、NOx向PM2.5中SO42-、NO3-的二次转化现象更加明显.③清洁时,ρ(OC)、ρ(EC)、ρ(SO42-)和ρ(Cl-)占PM2.5化学组分(水溶性离子、碳质组分)质量浓度总和的68%,主要污染源为燃煤;清洁、轻中度污染和重污染时,ρ(NO2)/ρ(SO2)分别为0. 96、1. 14、1. 44,ρ(NO3-)/ρ(SO42-)分别为0. 94、1. 57和1. 75;重污染时,ρ(SO42-)、ρ(NO3-)、ρ(NH4+)三者之和占PM2.5化学组分质量浓度总和的61%,二次污染物成为主要污染源.④观测期,唐山市轻中度污染和重污染时,受经北京市、天津市等唐山市西部地区方向气团影响频率分别为61%、63%,受该方向气团影响时,ρ(NO2)/ρ(SO2)、ρ(NO3-)/ρ(SO42-)明显增大.研究显示,相较于燃煤排放物在大气污染物中的占比变化,随着污染的加重,工业工艺和机动车尾气排放产生的污染物占比明显增大,区域传输对大气污染影响不可忽略,政府有必要开展区域联防联控、停产限产和限行限号的措施.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