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中外“典型”一词均具“理想、规范、规则”等社会治理方面的意涵。在我国,“典型”可追溯到《诗经·大雅·荡》中的“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刑”通“型”)。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指出:“典,五帝之书也。型,铸器之法也。”清代学者段玉裁为“型”作注:“以木为之曰模,以竹曰范,以土曰型,引申为典型。”清代学者阮元的《经籍篡诂》认为,“典,常也。”据此可知,在我国,典型是指符合主流、具有恒常性的价值规范、行为模型或模式。在西方,希腊文中的“典型”(Tupos),原指为铸造用的模子/模型,与Idea同义,并派生出Ideal,随着时代演进,希腊文中的Tupos也就有了体现人类理想化(Ideal)的价值、主张(Idea)的内涵。至此,“典型”内含的社会治理意蕴便一目了然。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