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了解照护者在残疾儿童康复情境下的应对行为并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以及2020年8月至9月,方便抽样选取残疾儿童照护者中的358例父母。采用父母应对方式量表(CHIP)在残疾儿童康复情境下对照护者应对行为进行评估,并通过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应对行为的因素。结果残疾儿童照护者应对行为总作用得分为(106.00±23.45),平均作用得分为(2.36±0.52)。照护者因素中母亲(B=7.607, 95%CI 2.477~12.737, P=0.004)、不需要照顾他人(B=5.758, 95%CI 1.174~10.343, P=0.014)的照护者应对行为得分更高。儿童因素中,伙伴数量越多(B=2.925, 95%CI 1.233~4.618, P <0.001)、参与公共空间活动越频繁(B=3.906, 95%CI 1.743~6.068, P <0.001)、康复效果有变化(B=-16.832, 95%CI-31.471~-2.193, P=0.024)的照护者应对行为得分更高;儿童年龄3~<6岁(B=-7.914, 95%CI-15.157~-0.671, P=0.032)、残疾类型为智力残疾(B=-11.153, 95%CI-21.360~-0.947, P=0.032)的照护者应对行为得分更低。环境因素中感知社会态度越友好(B=2.560, 95%CI 0.615~4.505, P=0.010)的照护者应对行为得分更高。结论残疾儿童照护者需要掌握在儿童康复情境下的应对行为方法。在处理残疾儿童康复相关问题时,照护者应对行为受到儿童个体、照护者及环境多维因素的共同影响。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