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某钢铁厂搬迁后的主厂区设置了191个采样孔,对0~5 m土壤进行分层(5层)采样,分析土壤中多环芳烃化合物(PAHs)浓度,研究了苯并(a)蒽、苯并(b)荧蒽、苯并(a)芘、二苯并(a,h)蒽、茚并(1,2,3-cd)芘5种PAHs浓度的分层变化,采用内梅罗指数(P)对土壤污染程度进行评价,并通过RBCA Version 2. 5模型对土壤致癌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土壤第1层、第2层和第3层的5种PAHs浓度均值高于DB11/T 811—2011《场地土壤环境风险评价筛选值》中居住用地的筛选值;除第4层苯并(b)荧蒽、苯并(a)芘、二苯并(a,h)蒽和第5层二苯并(a,h)蒽外,其他污染物的平均浓度低于居住用地的筛选值;反映土壤中PAHs污染程度的内梅罗指数自第1层向下逐渐降低,苯并(a)蒽的P从69. 75降至1. 99,苯并(b)荧蒽的P从84. 75降至3. 12,苯并(a)芘的P从163. 75降至5. 68,茚并(1,2,3-cd)芘的P从111. 92降至0. 91,二苯并(a,h)蒽的P从393. 20降至3. 21,表明土壤中PAHs污染程度逐渐下降; 5种污染物中,苯并(a)芘的单一污染物致癌风险贡献率最高,可达56. 11%,暴露途径主要为经口摄入;该厂区须经治理达到要求后方可作为居住用地。
-
单位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