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茵陈蒿汤治疗溶血性黄疸的作用机制。方法:在TCMSP数据库筛选茵陈蒿汤活性成分,利用Pub Chem数据库收集活性成分2D结构图并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相关靶点,在Gene Cards数据库预测溶血性黄疸靶点,二者靶点构建韦恩图得到共同作用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Cytoscape软件构建共同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并得到Degree值。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并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靶点-通路网络图。结果:本研究收集到茵陈蒿汤活性成分41个,活性成分相关靶点1 511个,溶血性黄疸靶点312个,共同靶点37个,以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 2,IL-2)、信号转导因子和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等相互作用最明显,共同靶点以多种方式参与调控炎症反应、细胞因子介导的信号通路、STAT3蛋白酪氨酸磷酸化的正调控等120个生物过程,并参与调节Toll样受体、TNF、细胞凋亡等53个信号通路。结论:茵陈蒿汤可能通过调控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等机制发挥治疗溶血性黄疸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