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角膜塑形术后产生的离焦环距离角膜边缘不同距离对控制、减缓近视进展的效果。方法随机从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按照角膜塑形镜验配程序配戴角膜塑形两年的患者中选取三种不同片径的配戴患者病例各15例(85眼),依据三种片径镜片在角膜塑形术后产生的离焦环距离角膜边缘的位置分为A、B、C三组,对患者配戴后1年和2年,对等效球镜SE(D)、眼轴AL(mm)、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配戴1年后A、B组等效球镜度(D)和眼轴(mm)改变量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t=1. 62、P> 0. 05,t=0、P> 0. 05,t=0、P>0. 05,t=0. 17、P> 0. 05),C组配戴1年后与配戴前在等效球镜度(D)、眼轴(mm)的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 57、P <0. 05,t=1. 84、P <0. 05)。2年后三组等效球镜度(D)和眼轴(mm)分别较配戴前增加为A组(-0. 50±0. 29) D、(0. 13±0. 007) mm,B组(-0. 25±0. 22) D、(0. 05±0. 005) mm,C组(-1. 25±0. 68) D、(0. 36±0. 12) mm,(A组:t=4. 31、P <0. 05,t=2. 03、P <0. 05; B组:t=3. 73、P <0. 05,t=1. 73、P <0. 05; C组:t=8. 12、P <0. 05,t=3. 87、P <0. 05)。三组与配戴前在等效球镜度(D)、眼轴(mm)的增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组间比较,A和B组(t=3. 89、P <0. 05,t=12. 89、P <0. 05)、A和C组:(t=5. 65、P <0. 05,t=7. 19、P <0. 05)、B和C组:(t=8. 33、P <0. 05,t=15. 84、P <0. 05、),组间比较,C组在等效球镜度(D)和眼轴(mm)增加值的变化统计学意义更显著。结论角膜塑形术后离焦环距离角膜边缘的位置不同对于控制、减缓近视进展的效果不尽相同,离焦环越靠近角膜边缘控制、减缓近视的效果相对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