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双相情感障碍(BD)患者与健康人群之间肠道菌群分布的差异。方法选择首次接受治疗的BD患者37例为BD组,其中BD-Ⅰ型(21例)和BD-Ⅱ型(16例),选择同时期、同年龄段的35例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粪便进行16SrRNA基因测序,比较菌群多样性指数和菌群丰度,以及肠道菌群的分布情况。结果 BD-Ⅰ组的躁狂相占比明显高于BD-Ⅱ组,抑郁相占比明显低于BD-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5.90、5.52,P均<0.05),BD-Ⅰ组杨氏躁狂评定量表(YMRS)得分明显高于BD-Ⅱ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得分明显低于BD-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60、8.42,P均<0.05)。BD组的菌群多样性指数和菌群丰度均低于对照组(t分别=8.41、3.18,P均<0.05)。Pearson相关性显示,BD组的菌群多样性指数与疾病持续时间呈反比(r=-0.43,P<0.05)。BD-Ⅰ组和BD-Ⅱ组的放线菌门、厚壁菌门、梭状芽孢杆菌属的所占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t分别=4.04、2.50、4.61、4.08、3.16、4.65,P均<0.05),而普氏粪杆菌属和瘤胃球菌的所占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组(t分别=5.93、5.85、5.41、4.68,P均<0.05)。结论 BD患者的菌群多样性指数降低,与疾病持续时间呈负相关,并且放线菌门、厚壁菌门、梭状芽孢杆菌属比例明显高于健康人群,普氏粪杆菌属和瘤胃球菌明显低于健康人群。

  • 单位
    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